重生或者毀滅
重生或者毀滅
彭希勇
一個關于鷹的故事
老鷹活到四十歲的時候,瓜子老化,無法抓住獵物,喙又長又彎,不能使用自如,羽毛又濃又密,翅膀沉重,飛翔十分吃力。它只有兩種選擇,要么等死,要么蛻變重生。為了重生,它全力飛到山頂,在懸崖筑巢,首先讓喙擊打巖石,直到完全脫落,等新的喙長出來后把指甲一個一個拔掉,當新指甲長出來后,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。在經歷漫長的五個月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,老鷹重新開始飛翔,獲得再活30年的生命。
一段關于人的思考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人呱呱墜地,帶著第一聲啼哭來到這個世界,簡單純凈,童稚天真,慢慢成長,開始有了除吃飽外更多的欲求,直至立業、成家,開始在乎名聲,追逐利益,關注享受。有的開始沾染不良習氣,開始把日子過得豐富多彩的同時也變得復雜紛繁。直到有一天,發現自己為聲名所累,為利益所害,為貪欲所毀,為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惶惶不可終日,為洗刷不掉的人性污點而沉淪迷失。
一個黨員,尤其是有多年黨齡的老學員,都有過在黨旗下舉拳宣誓的激動心情。那個時候,身上不會有負擔,只有為單位、為集體、為群眾多做點事的責任心,只有成為先進分子的自豪感。那個時候,是一只能夠展翅飛翔的雄鷹,氣吞山河、俯仰天地、輕松自在、神清氣爽,人生的價值就是翱翔藍天的身影。改革開放帶來了物質財富的巨大增長,也帶來了社會風氣的巨大轉變,帶來了社會觀念的巨大分岐。這種轉變和分岐在個別黨員干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。曾幾何時,公車就是自己的私車,甚至相互比品牌、比檔次,招搖過市,耀武揚威;曾幾何時,公款吃喝變成家常便飯,上山珍嘗海味,醉眼迷離,不知所歸;曾幾何時,節日喜慶成為“豐收時節”,收煙酒,受禮金,不露聲色,中飽私囊;曾幾何時,正常辦事也需要用盡手段,拉關系,走后門,一權在手,唯利是圖;曾幾何時,貪圖享樂也可以毫無遮攔,歌廳進、酒吧出,聲色犬馬,樂此不疲;曾幾何時,跑官要官成為一種本事,一種時尚,進圈子,搶帽子,溜須拍馬,各盡其能。曾幾何時,鋪張浪費成為一種能力,比豪華、比排場,前呼后擁,金碧輝煌……
這個時候的共產黨員,是獨善其身還是同流合污?是挺身而立還是隨波逐流?當我們每年述職報告時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參與過公款吃喝,接收過農副產品和煙酒,接受過誤餐費,公車私用過的時候,我們已不認為這些行為是個多么嚴重的錯誤,我們已對這些習以為常。
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沒有覺醒,而是清醒的漠視。
當年有人從延安回來告訴宋美齡說延安的黨員干部多么清廉的時候,宋美齡說,如果你們講的有關他們的話是真的,那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嘗到權力的真正滋味!
斯人已逝,言猶在耳。
黨風如此,黨員如此,干部如此,我們還能對這個社會有什么要求,有什么期望。當我們痛恨毒奶粉、地溝油的時候,當我們遣責見死不救,見困不扶的時候,當我們鄙視黃、賭、毒的時候,當我們嘆息對老不敬,對幼不愛的時候,當我們見證公路邊的哄搶的時候,當我們聽慣了學術上的假偽的時候,我們應該想想:為這個社會,我們做出了什么?
這個時候,人們不再友善、不再誠信、不再愛國、不再敬業,因為社會已不公平,已無正義。
要么重生,要么毀滅
長此以往,不堪設想。
中央高層已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,并且下了很大的決心來扭轉作風,“刮骨療毒,壯士斷腕”。只有黨風好轉了,民風才會好轉,只有干部隊伍正了,人民群眾才會正,社會風氣才會正。
如果說中央關于禁止鋪張浪費、公款吃喝的相關規定,保護了我們的腸胃,保護了我們的身體,那么,我們更要通過學習、教育、實踐,通過自我更新、自我凈化去拯救我們的思想,拯救我們的靈魂。
我們需要更健康、更崇高的信念,鷹的信念是搏擊長空、翱翔藍天,我們的信念是什么?現實一點地說,我們的信念應該是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,做一點有益的事實現自己的價值,做一個高尚的人彰顯自己的品質。這樣的信念,應該摒棄太多的名利思想,不圖虛名,不為厚利,這樣的信念,應該拒絕太多的誘惑,守得身正,穩得心住;這樣的信念應該追求高雅的情趣,高山流水,風清云淡。只有當自己個人的價值取向符合人類社會的普世規范的時候,只有當自己個人的奮斗目標符合建立文明社會的基本方向,我們才能找到人生的信念,找準人生的定位,悟出人生的真諦,實現人生的價值。
我們需要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。鷹之所以能重生,就是能認識到鷹爪、喙、翅膀已是負擔,是累贅,與鷹一樣,我們并不缺乏什么,而是多了什么。多年來形成的追慕虛榮,貪圖錢財,崇尚享樂的習慣和思想就象老化的鷹爪、鷹喙、羽毛,把原本年輕進取、充滿活力、簡單純潔的心包裹得嚴嚴實實,密不透風。我們曾經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價值,這就是生活的樂趣。“照鏡子、正衣冠”,我們也照鏡子,可都找錯了對照物。以黨章為鏡,以正義為鏡,以良知為鏡,才能照出自己的差距,才能照出自己的缺點,才能照出自己的錯誤。要有照鏡子的勇氣,要有勇于承認錯誤的態度,“亡羊補牢,猶未為晚”,就算沒有能守住第一次,但不要放棄守住第二次、第三次的機會。只要不是病入膏肓,就有自我救贖的機會。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不犯錯誤,就怕這個人犯了錯誤而認識不到,并且不思悔改。只有認識到這些舊的習慣和思想是捆綁我們靈魂的桎梏,我們才會有自我改變的決心和勇氣。
我們必須做出改變的決定和行動。鷹的自我更新是漫長的,也是痛苦的。人的自我更新和改變也絕非易事,也需要一個過程,只是這個過程經不起漫長歲月的折騰。一旦認識到這種改變是必須的,再不適應,再痛苦也要堅持下去。“洗洗澡、治治病”,洗掉的是舊習,治好的是沉疴。讓一切回歸生命的初始,回歸童貞的簡單,能以一個干凈、健康之身去領略生命新的高度,那就是重生的開始。
從明天起,做一個高尚的人,就算不能面朝大海,也能感受春暖花開。
- 上一篇:我司集中學習《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—重要論述摘編》 2014/5/16
- 下一篇:嚴肅通報制,治“慵懶散”癥之良方 2014/4/4